首頁 免费起名男孩起名正文

他是宋江最怕的好漢,遠比武松強,卻被宋江打壓成地煞,後得善終

熱門測算

水泊梁山之上的一百零八將絕非善茬,這一點在原著第二回中就已確定,他們是與洪太尉放出的一百零八個魔君一一對應。

至少書中是這麼寫的:“此殿內鎮鎖著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單八個魔君在裏面。上立石碑,鑿著龍章鳳篆天符,鎮住在此。若還放他出世,必惱下方生靈。’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他日必為後患。”

(宋江劇照)

既是如此,那一百零八將自然都是神通廣大了,所以宋江如何能鎮得住另外一百零七人?事實上梁山之上也確實有宋江忌憚的存在,那人的實力比武松還強,宋江卻將他打壓成了地煞。

一、比武松強更強的好漢

“比武松更強”,這似乎會顛覆多數人的認知,在一部分人看來,武松就是無敵的存在,哪怕是沒讀過《水滸傳》的人,也一定聽過武松的大名,畢竟那“武松景陽岡打虎”的橋段是傳遍天下。

不過讀過原著的人就會知道,武松雖強,卻也並非無敵之人。

(武松劇照)

展開全文

比如面對盧俊義時,他就沒有表現出打虎時的霸氣,只打了三個回合就跑了,書中是這麼寫的:“魯智深掄起鐵禪杖來迎。兩個鬥不到三合,魯智深撥開樸刀,回身便走。盧俊義趕將去。正趕之間,嘍啰裏走出行者武松,掄兩口戒刀,直奔將來。盧俊義不趕和尚,來鬥武松。又不到三合,武松拔步便走。盧俊義哈哈大笑:‘我不趕你,你這廝們何足道哉!’”

如你所見,魯智深、武松都不是盧俊義的對手,當然,你可能要說了,那是吳用的誘敵深入之計,但你不妨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武松能直接拿下盧俊義,吳用何須用計?

事實上除了盧俊義之外,書中還有不少武松搞不定的對象,甚至還有連盧俊義都搞不定的對象,那就是會法術的人。

比如王慶的手下“金劍先生”李助,那人就能用法術操控一柄飛劍,你且看他是如何虐盧俊義的?

原著道:“那李助有劍術,一把劍如掣電般舞將來。盧俊義正在抵當不住,卻得宋江中軍兵到,右手下入雲龍公孫勝,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李助那口劍,托地離了手,落在地上。盧俊義驟馬趕上,輕舒猿臂,款扭狼腰,把李助只一拽,活挾過馬來,教軍士縛了。”

(魯智深、盧俊義劇照)

你看,盧俊義都毫無招架之力,若是武松來了,自然也只能束手就擒,還是法術更高一籌的公孫勝出手,才降服了那金劍先生。

所以嚴格來說,梁山第一高手便是會法術的“入雲龍”公孫勝,而筆者本文要提到的那位好漢則是梁山第二高手。

那人便是“混世魔王”樊瑞。

二、宋江忌憚的存在

樊瑞會法術,讀過原著的人都知道,不過憑什麼說宋江忌憚他?

很簡單,就因為他與其他的好漢不同,這家夥原本是作為梁山的敵人登場,而且與其他要滅了梁山的高手不同,他的野心更大,他想要的是吞並梁山。

原著第五十九回中就提到了這一點:“徐州沛縣芒碭山中,新有一夥強人,聚集著三千人馬。為頭一個先生,姓樊名瑞,綽號混世魔王,能呼風喚雨,用兵如神。手下兩個副將……這三個結為兄弟,占住芒碭山,打家劫舍。三個商量了,要來吞並俺梁山泊大寨。小弟聽得說,不得不報。”

而他們也確實對梁山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史進、朱武、陳達、楊春都沒法拿下他們,還是公孫勝出手破了他的妖法,抓了李袞、項充,這才勸降了他。

(項充劇照)

不過“金鱗豈是池中物”?樊瑞這等有野心的人,一旦給他機會,他就難免會順勢而上,說宋江對他毫無忌憚,是不現實的,這一點從宋江賦予他的排名就能看出來。

三、脫離梁山的高人

樊瑞在大聚義之後是被排入了地煞之中,坐了梁山第六十一把交椅,這排名顯然是不合理的。

當然,你可能要說了,梁山好漢的排名與宋江無關,原著中明確是那石碣天定的,他們不過是與天上的星辰一一對應而已。

可你若真這麼認為,那多半是忽略了一個細節,無論是宋江的天魁星還是吳用的天機星,都是在原著第七十一回中,看了石碣之後才揭曉的,但早在原著第四十二回中,宋江遇上了九天玄女時,他就已經泄露了天機。

那九天玄女將一本天書傳給了宋江,並且交代此書只能與“天機星”一同觀看,宋江也答應了。

原著道:“宋江聽畢,再拜謹受。娘娘法旨道:‘玉帝因為星主魔心未斷,道行未完,暫罰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失忘。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此三卷之書,可以善觀熟視。只可與天機星同觀,其他皆不可見。功成之後,便可焚之,勿留在世。所囑之言,汝當記取。目今天凡相隔,難以久留,汝當速回。’”

(樊瑞劇照)

而宋江又是怎麼做的?他轉頭就將天書交給了吳用,這說明什麼?他知道吳用是天機星,等於說哪位好漢對應那顆星辰,都是由他來定的,顯然,梁山好漢的排名有貓膩。

事實上從排名在樊瑞之前的好漢也能看出這一點,就不談武松、魯智深這些牛人了,就說那排名第五十八位的“矮腳虎”王英,他豈是樊瑞的對手?哪怕不拼法術,只比武鬥,他也未必是樊瑞的對手。

樊瑞落得如此排名,完全就是被宋江打壓。

樊瑞如此野心勃勃之人,豈會看不出宋江的意思?所以在原著最後一回中,樊瑞選擇脫離梁山,投奔公孫勝修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他跟著宋江混,著實是屈才了。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