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免費面相正文

歷史上唯一被滅十族的人,他犯了什麼罪?只因是頂嘴“杠精”?

熱門測算

中國自古就看中血脈親緣,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震懾有潛在謀逆心思的人,把滅滿門的“族刑”納入刑罰,從夷三族到滅七族,再到誅九族,範圍越來越大,牽涉甚廣,其根本目的是斬草除根,徹底抹除子報父仇、孫報祖仇的實力、人脈和一切可能,不留下絲毫禍患。

歷史上的族刑雖然相較起其他刑罰來說發生的比較少,但它也確實曾被統治者使用過,例如秦朝丞相李斯夷三族,刺秦失敗的荊軻誅七族,司徒楊素的長子楊玄感趁隋煬帝征伐高句麗期間起兵抗隋遭誅九族。有比誅九族就更慘的嗎?有的,那就是把學生和九族合一起湊成“十族”全部被誅殺的方孝孺。

要註意的是,歷史領域關於方孝孺“誅十族”到底是傳說還是史實尚存爭議,有很多史家的資料和文獻是在“誅十族”可信的基礎上書寫的,同時也有學者們對它持否定態度,如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李谷悅2014年《方孝孺殉難事跡的敘事演化與“誅十族”說考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相關資料加深了解。方孝孺被誅十族很大程度上已成為共識和常識,因而本文也是在肯定它的基礎上書寫,請悉知。

一、警敏好學,譽滿天下

方孝孺,明初浙江寧海人,出身一個業儒之家,他的祖輩及父輩都是為元末明初金華著名的朱學大儒,父親方克勤深得朱元璋賞識,為官期間躬行儒家“民本”思想深受百姓愛戴。據《明史·方孝孺列傳》,方孝孺自幼聰慧,6歲好讀能詩,飽讀儒家經典,15歲隨父歷遊齊魯故墟,覽孔子廟宅,成年後又拜在明初大儒宋濂門下繼續學習。

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為“浙東四先生”,明太祖朱元璋譽其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這樣的能力門下弟子自然也不是等閑之輩,但是連身為同門的前輩胡翰(翰林院編修)、蘇伯衡(蘇轍九世孫)都盛贊方孝孺的詩文,自嘆不如,方孝孺的詩文能力可見一斑。方孝孺著有《遜誌齋集》《方正學先生集》等著作,政論、史論、散文、詩歌各個領域俱佳,名滿天下。明末清初的學者黃宗羲在《明儒學案》中對方孝孺的評價甚高,稱贊他為“程朱復出”,是“有明之學祖”,位居“明初諸儒之首”。

展開全文

姚廣孝,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也折服於方孝孺的秉性和才學。《明史•方孝孺列傳》載,姚廣孝勸諫朱棣不要殺方孝孺,道“城下之日,彼(方孝孺)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二、輔佐惠帝,建文新政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染風寒病逝,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孫朱允墳繼位,史稱明惠帝。其實早在朱元璋時期,方孝孺就曾兩次被引薦,朱元璋非常滿意方孝孺的才能卻並未給他一官半職,因為朱元璋是想把他留給自己的子孫。直到朱允炆繼位,作為儲備人才的方孝孺得到重用。

朱允炆同樣熟讀儒家經典,為人溫文爾雅,即位後著手改革,在朱元璋整治的基礎上又改變了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增強文官在治國理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朱允炆對方孝孺非常倚重,當朝議產生分歧無法決斷時會讓方孝孺在自己的坐前擬寫批復。在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人的輔佐下,朱允炆以先秦儒家的理想政治理念作為指導大力改革,君臣共創“建文新政”。

方孝孺的治國路徑是仁以施治,推行井田制,藏富於民,重用人才,慎選官吏,“寓仁於法,寓禮於法”,強調“立法利民”等。方孝孺的政治主張在建文帝時期獲得了很好的實踐。

三、兵敗城坡,不屈身死

惠帝君臣一同締造了絢爛的盛世局面在靖難之變付之東流。靖難之役爆發,朱允炆的,詔令和檄文皆出自於方孝孺之手,為朱允炆獻謀獻策拖延燕兵作戰步伐,可惜全都沒能抵擋朱棣向京都壓近的鐵蹄。大臣們勸諫朱允炆盡快出宮暫避鋒芒,發展勢力來日東山再起,方孝孺堅決反對逃跑的主張,他,力請朱允炆堅守京城,等待援軍,即使不敵身死也要死得義無反顧,為社稷而死。

1402年,負責防守京城金川門的朱元璋第19子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在城樓上望見了燕王的麾蓋,便立即打開金川門城門迎接燕軍入城,京師陷落,金川門之變,宣告了建文朝的終結。朱允炆下落不明,建文朝的百官多見風使舵轉投朱棣,像方孝孺這樣拒絕歸順的大臣盡數被緝捕入獄。

朱棣以勝利之姿立於皇宮,要想讓一切真正塵埃落地,那朱棣就要盡快昭告天下才能名正言順繼承皇位,而最合適草擬詔書的人非方孝孺莫屬。方孝孺是朱允炆心腹,乃建文朝重臣,唯有方孝孺親自草擬詔書才最有說服力。

據《明史·方孝揣列傳》《明史紀事本末》載,朱棣召見方孝孺時,方孝孺一身斬衰孝服(舊時“五服”中最重的喪服),還未走進大殿內就先聽到他嚎啕哭聲。朱棣直言需要方孝孺草擬詔書,遭方孝孺斷然拒絕,起初朱棣對他還算溫和,加上前有姚廣孝勸朱棣不要殺方孝孺。也就沒有想殺他。但是朱棣此時離登位僅差一步之遙,數次遭拒終於按捺不住怒火,用方孝孺的性命威脅,方孝孺厲聲答“死即死耳,詔不可草”,見方孝孺不為所動,朱棣又以九族要挾,方孝孺大義凜然“便是十族又有何懼!”

1402年(明建文四年)7月25日,方孝孺於南京聚寶門外被殺害,時年四十六歲,行刑前作《絕命詞》:

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庶不我尤!

方孝孺死後,朱棣把方孝孺的著作全部列為禁書,凡私藏者皆為死罪。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人冒死收藏,讓其著作得以流傳保留下來。

與其說方孝孺是為了報朱允炆的知遇之恩,不如說他是為了維護自己心中的道,殉道而死。雖然也有人說方孝孺是愚忠、腐儒,本可以活下來最後死於和朱棣“擡杠”,但他就算是死也死得壯烈,亦有人欣賞他在那個時代、那個處境下桀驁的性情,文人不擅武但忠於道的風骨,極具人格魅力,才茂品正百世芳。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