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免費面相正文

防止“豆腐渣”工程:看看600多年前的明朝是怎麼做的

熱門測算

1995年,韓國三豐百貨店發生了一件舉世震驚的事情,由於該商場的工程承包和施工部門從中賺取差價,偷工減料,所以這棟豪華的大樓在20秒內轟然倒塌了,1500多人就這樣被壓在了瓦礫之下。

這次惡性事件再次讓人們註意起了豆腐渣工程。

所謂“豆腐渣工程”就是指施工團隊將本應堅固磐石的大樓建得像豆腐一樣易碎,這樣的豆腐渣工程在中國也並不少見,有關部門為了打擊這種情況也出臺了許多方案。

不過因為修建大樓的利潤很高,而且豆腐渣工程的質量問題,一般情況下都不會在施工完成的時候暴露,而是會在緩衝期結束後暴露,所以還是有很多人為了一己私欲走上偷工減料的道路。

韓國三豐百貨店

在法治嚴明的當今社會都會出現這種惡性事件,那古代社會有豆腐渣工程嗎?古代人又是怎樣防止豆腐渣工程出現的呢?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想出了一則妙計。

朱元璋為了徹底整治豆腐渣工程,讓工程的負責人不敢偷工減料,發明了一個方法,這個方法至今仍在為後人所效仿,這個方法究竟是什麼呢?

展開全文

豆腐渣工程

百年不倒為哪般

雖然說古代也會出現豆腐渣工程,但是在建築方面古人還是非常的用心的,比如說千年不倒的萬裏長城和堅固輝煌的故宮就證明了這一點。

故宮建成於1420年,這所宮殿傾註了明朝皇帝的心血,見證了明清兩朝以及中華民國的興衰往事,其歷史可謂是非常悠久的。

一般情況下,房屋的使用壽命往往只有百年左右,那故宮又是如何做好防災工作的?故宮的工程質量為什麼這麼好呢?

這主要得益於朱元璋在世的時候所定下的一個規矩。

故宮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真正以布衣出身的皇帝,由於他曾在底層社會摸爬滾打過很多年,所以他一直都非常痛恨那些貪官汙吏和奸商。

為了避免明朝百姓為貪官奸商所害,他制定了許多新的糾察制度和懲罰制度,這其中就包括他發明的追責到人的制度。

多年前,考古專家在長沙天心閣古城墻一帶進行考古活動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一塊明朝洪武年間的窯磚。

專家們撥開旁邊的瓦礫和塵土,將這塊窯磚拿出來之後,在上面發現了一行小字,通過這些字,專家判定這塊磚是明朝的磚。

朱元璋

一塊窯磚居然能夠在歷經百年後依舊完好無損,其質量可謂是非常驚人的,那這塊磚的質量為何會如此之好呢?那行字給了專家答案,只見這塊磚上赫然寫著“長沙府禮陵縣提調官典史陳福,洪武七年八月”。

這行字意味著這塊磚已經見證了600多年的歷史了,由於明朝以前,長沙一帶的城墻多為土築城墻,到了明朝初年的時候,長沙城墻已經在戰亂中被毀的不成樣子了,所以朱元璋才下令在洪武五年在長沙一帶展開了大規模的城墻修築工作。

翻開史料,我們也會發現關於這段歷史事件的詳細記載,城墻是軍事防禦之根本,作為優秀的軍事家,朱元璋本人也非常註重城墻的質量,因此他特地下令讓所有負責制作窯磚的官員在窯磚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城墻

這樣一來,一旦窯磚出現了質量問題,那官員便可以順著這條線索以最快的速度追查到負責人,並立即展開問責了。

雖然說明朝時期沒有如今的互聯網天網,但是皇上想找一個小負責人,並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正是因為瓷磚和城墻的堅固程度直接與負責人的身家性命掛鉤,所以這些工人才不敢偷工減料。

其實不僅是天心閣的城墻上有這種刻著制造者名字的磚頭,就連北京、南京城中也有許多類似的磚頭。

其實這種質量追溯制制度並不是朱元璋首創的,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出現過這種律法了,在古代律法上,有一個專門的學名叫做物勒工名。

朱元璋劇照

追責到人多負責

物勒工名的意思就是說將物品與工人捆綁,由物品的質量來考驗工人的誠信,若是物品質量出現問題,那工人就要受到重罰。

古人在磚頭、在瓦礫在、瓷瓶上篆刻自己的姓名,並不是為了要流傳千史,而是在與這個物品共存亡。可以說是朱元璋把這個制度發揚光大。

朱元璋建立了一個非常嚴密的管理體系,每一處工程、每一個項目、每一磚、每一瓦都有具體的負責人,這種嚴密的體系也使得明朝的工程質量有了質的飛躍,這種制度不僅給工人帶來了警示,而且還給工人帶來了名譽。

朱元璋劇照

那些從沒出過問題的工匠也因為這一制度得以從一眾工匠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令人信任的品牌。

比如說我們所熟悉的王麻子刀,張小泉剪刀就是這種制度的衍生產品,正是因為工匠們與商品成為了一體,所以他們才會真心真意地為自己所制造的物品付出,避免以次充好的豆腐渣工程。

這種物勒工名的制度的效用之所以會在洪武年間達到頂峰,主要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

一方面是因為明清時期民族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手工業急速發展,石匠、鐵匠等行業自發的組成了行會組織。

張小泉剪刀

這些行會組織制定了許多普適性的規則,這種規則使得物勒工名的制度有了很好的社會基礎,另一方面是因為朱元璋本人對貪官汙吏、奸商的打擊力度特別大,該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貫徹。

朱元璋所制定的這條制度不僅符合經濟學規律,而且也為百姓選拔出了一批優秀的官員,古代工匠將自己的名字刻在物品上之後,就會有三種無形的力量督促他們註重產品品質。

第一種力量就是官府強制執行的物勒工名,如果工人制造的商品出現了問題,那他們就要承擔相對應的後果,所以他們不會輕易犯錯。

第二是維護自己的聲譽以及客源,如果他們所制造的東西經常出現質量問題,那他們便無法在該行業立身了,就算是為了賺錢,他們也不會做出違背良心的事。

第三則是該行業所制定的行規的約束。

朱元璋劇照

安全意識立心中

朱元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帝王,除了從源頭處杜絕豆腐渣工程之外,他還非常地註重監察,因為古代的建築材料大多都是泥和土,這些材料本身是非常脆弱的,可是朱元璋為了讓墻體更加堅固,下達了一條分段負責的命令,也就是說每一個工人只需要負責一段墻體。

當工人將這面墻砌好之後,便會有專門的人去檢查墻體,若是檢查墻體的人發現該墻體能夠隨意紮穿,那工人就會被立即殺頭,反之又是驗收的人無法用槍刀之類的尖銳物刺穿墻體,那他就會受到嘉獎。

正是因為這些工人使出渾身解數高質量地完成了墻體的修築,朱元璋才能建出如此堅固的皇宮,如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明皇宮堅實地屹立在南京城中。

城墻

除了用刑罰約束工人之外,聰明的古人還想出了用錢激勵工人的辦法,古代官員會在建築開建之前把工錢全部給到工人,等到工人完工後,官員便會收回工人的工錢,將其塞在磚縫、墻縫或者石縫中。

若是他們所修葺的墻體有縫隙或者能按穿的話,那這些銅錢就會被官員收回,官員按進去多少錢,工人就會被扣多少工資,工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是絕對不可能會在墻上留縫隙的。

雖然說朱元璋如今已經離我們遠去了,明朝也已經滅亡許多年了,但是明朝人所制定的這些規則制度卻仍舊在為今人所用,不管是什麼項目,什麼建築,只有讓施工者從心底裏對該項目認真,才能夠徹底杜絕豆腐渣工程。

銅錢

翻開史料,我們依然能夠看到明朝地方誌中所記錄的追責到人的具體事件,這一磚一瓦所反映的不僅是古人的工匠精神,不僅是地方官員負責任的態度,更是讓我們清晰地窺見了當年的社會形態與制度,磚頭上的短短的一行文字。

其實就是一封公開的工程質量責任書,而這份責任書也應該實實在在地寫在每一個制造者的心裏。

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在當今社會,有許多水壩和小區的旁邊都會屹立著一塊兒工程牌,這塊牌子上會詳細的紀錄著工程的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施工監理、工程監督、項目負責人等重要的信息。

這些信息其實就是在工人們、給住戶、給百姓們提供安全感。

工程牌

工程和建築關乎著最重要的安全問題,建築本應為百姓們遮風擋雨,本應成為大家最堅實的港灣,可是豆腐渣工程卻讓這種安全感出現了缺失。

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重視起工程質量問題,真正做到追責到人,不錯判、不漏判、不推卸,加大監管力度,加大懲處力度,這種害人的豆腐渣工程才能夠真正離人們遠去。

參考資料

600年前城墻文字磚露面見證明朝防豆腐渣工程.十堰晚報評論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