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免費紫微正文

討厭的孩子是怎麼訓練出來的

熱門測算

點擊關註簡耕,一起輕松養育~

之前我制作了一個有關超現實主義的電視節目。我為該節目做研究時,得知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以前求學時,頭撞上大理石柱,傷得很重。有人問他為什麼會撞到柱子時,他說因為沒有人註意他。

嬰幼兒得不到需要的東西,感覺沒獲得關註,或不確定他們能否得到回應時,就會進入試圖引起註意的階段。這時你和其他人會覺得他們很煩。

孩子不會被“關註”寵壞

我可以換一種說法:你不可能因為敏銳地回應嬰幼兒發出的信號而“寵壞”孩子。

你在他人生的一開始投入的時間,會讓孩子習慣去滿足他對人際關系的需求。他會內化這點,知道他可以依賴這種關系,不必持續地尋尋覓覓。

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孩子得不到足夠的關註,以後他只有在直接影響周遭人的行為或情感時,才有真實的感覺。

獲得足夠關註的孩子會有安全感,不會為了人際關系而患得患失(他不會太在意人際關系,也不會覺得自己必須引人註目——例如跳火圈或撞石柱——才能確保人際關系)。

挨罵好過無人理睬

如果你不回應孩子對關註的請求,他會提高請求的聲音,或是隨著年齡增長,變得越來越調皮。來自父母的負面關註總是比毫無關註好,因為至少孩子知道你心中有他。

展開全文

圖片來源:pixabay

孩子變得麻煩之後,就更難和他相處,也更難去關註他了。那實在很可惜,因為這時他更需要關註,以修復早期的關系破裂。

如何改善關系

如果你和孩子的關系讓你覺得你們好像陷入了某種爭鬥,所有的關註似乎都是負面的,你覺得孩子就是在忤逆你,那怎麼辦呢?

首先,你需要找個別的地方(離開孩子和住家),安全地釋放心中累積的怒氣。

或是找一個不會隨意評判你的人聊聊,或是去一個隔音的房間,捶打墊子,好好怒吼一番。

為了改變親子關系以及你做的事情,你可以采用心理學家奧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所說的“溫情轟炸”(love bombing)。

詹姆斯說,為了重新設置孩子的情感恒溫器(我想補充一下,也包括你的情感恒溫器),你需要花點時間和孩子在一起。

圖片來源:pixabay

那段時間不是親子相處的“優質時間”,而是“溫情轟炸”時間,有明確的起始時刻與結束時刻,在那段時間裏,孩子在合理的範圍內可以發號施令,決定你在哪裏,做什麼事情。

“溫情轟炸”是一對一的時間,所以你可以趁家人都去親戚家做客時在家裏進行;經濟條件許可的話,也可以去旅館進行。

在整個過程中——二十四小時或一個周末——由你的孩子決定你們兩個一起做什麼及吃什麼,只要一切安全合法就好。在那段時間內,你也要不斷表達你對孩子的衷心感謝與關愛。

讓孩子發號施令

你可能會覺得,讓孩子發號施令並對他展現大量的關愛,會使他的不良行為變本加厲,但事實不是這樣。

他人的關愛、稱贊、關註,是你建立人際關系及獲得力量的源泉。

想象你覺得自己不受別人的關註、不被聆聽,或遭到他們的虐待時,你獲得他們關註的唯一方法就是搞破壞,讓他們覺得你很討厭。

圖片來源:網絡

要是他們給了你需要的關愛和關心,你就不必刻意搗亂來尋求關註了。

“溫情轟炸”練習就是給孩子加強版的關註。那也打破了你們相互脅迫的行為模式,讓你們重新啟動一種良好互動的節奏與模式。

身為心理治療師,我遇到過一些成年人,他們老是處於想要獲得關註的階段。若是得不到關註,他們會覺得很自卑,或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

如果你對孩子發出的信號毫無反應,你就是在訓練他們變成那樣的操縱者。另一種結果是,孩子完全放棄人際關系,變得孤僻。

給予孩子需要的關註是無可避免的,沒有其他捷徑可走。

關註孩子不是指你一直稱贊他“做得很好”或是說他“最棒了”,那樣做未必有效。關註孩子也不是要你評判他。

孩子需要的是有來有往的對話。

你在嬰幼兒身上投入這種關註越多,未來需要彌補的裂痕越少。

你可以想象一下:火車上有一個家長帶著一個孩子。孩子在長途旅行中坐著不動時,很容易感到無聊。家長可以跟孩子玩,陪他畫畫,讀書給他聽,和他一起玩遊戲。或者,家長也可以選擇一再告誡孩子要保持安靜,坐著不動。和花時間告誡孩子,或忍受孩子的噪聲相比,你和孩子一起玩樂或閱讀(亦即互動)就愉快多了。

圖片來源:網絡

此外,如果你在長時間旅行(例如火車之旅)的一開始就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會沈浸在你們一起進行的活動中。

當他不需要你時,你就可以讀你的書,或放松地做你自己的事了。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